5月28日,学校放归宿假,应民盟泸外支部主委范正权邀请,徒步天仙洞景区,走进美丽大自然。
天公作美,连续下了几天的雨,终于在今天放晴。心情倍爽,虽有太阳,但温度适中。我们一行11人怀着愉悦的心情,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美丽。特别要提到的是: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四川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、泸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、泸州市楹联学会会长、民盟泸外支部宣传委员刘盛源先生也与我们一道徒步,一路为我们解说天仙硐的传奇故事,成了我们的“导游”。
视频:初夏,我们走进美丽大自然
五月,我们走进美丽大自然
天仙洞位于泸州市纳溪区,是国家级4A景区,风景优美,人杰地灵,我是很多年前去过一次,但走的前山,这次走后山,听说风景更好
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,刘老先生因曾经为天仙洞旅游产业出谋划策,对此地很有研究,这次便是我们游览的向导。你别看他已经年近八旬,但声音洪亮、耳聪目明、身姿敏捷、步伐轻盈,比年轻人还精神。每走到一处景点,便为我们认真讲解此处的来历、流传的故事。走到一个石崖处,大家发现下面许多石窝,很是奇怪,刘老先生让我们猜它是怎么来的,有人说是雨滴常年滴落形成,刘老师说不是,关于石窝的来历,这里有两个说法,一个是以前乞丐在此睡觉,村民不愿意,便敲凿许多石窝并灌满水,不让人在此睡觉;另一种说法是大家敲凿石窝,烧火炼锡,用来做锅。听了刘老师的讲解,大家觉得很是有趣。
刘盛源先生给我们讲述天仙硐的传奇故事
刘盛源老师关于天仙硐传奇故事的著作
一路上,古树参天,小溪潺潺,这里的确是夏天纳凉的好去处,是天然的氧吧。有女老师在,拍照肯定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,当然,爱好摄影的权哥就成了我们的“御用摄影师”。走到一处瀑布前,激起了大家拍照的兴致,找到一处好的角度,大家便会挨个拍摄,个人拍、双人拍、集体拍……各种姿势和花样都弄了个遍,哈哈哈,你看,男老师也很配合,甘当绿叶,真实难为你们了……李玉老师也是拍照行家,对照相很有研究,也很有“献身”精神,各种角度,各种位置,各种取景,一定要把你拍得最好看。
![]() | ![]() |
第一个打卡景点——天仙硐瀑布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五朵金花合拍
![]() | ![]() |
双人拍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单人拍
绿叶衬托花儿
![]() | ![]() |
遐想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望乡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憧憬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我们今天都做了一回模特
姐姐,你这张照片拍得太巴适了
姐姐,你戴上墨镜好酷哦!
穿行林中,谈笑风生!
走到密林深处,有两个吊桥,大家都觉得有趣,但又觉得危险,便尝试着拉着铁链小心走过,女老师更是紧张,不敢有半点松懈,偶有人晃动太大,便会吓得尖叫,生怕掉到河里,我们的刘老先生却毫不畏惧,三步两步,便轻松走过去,大家竖起大拇指,真心佩服。
刘老先生行走吊桥,健步如飞!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勇敢穿越吊桥
“我们胜利啦!”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小溪潺潺,小草小花!
顺着山路,来到乐道古镇,因疫情缘故,这里很是清净,镇上只有几户人家还在,其余都是大门紧锁,从一些残留的石头细节看,这个地方已经有点历史了,但从建筑的风格看,古镇应该是解放前修建的,听说曾经是抗战时期的物资储备库。看,这里有一个“公社食堂”招牌,还有点大跃进时期的“味道”,很有特色。
古镇依山傍水,永宁河在旁边静静流淌
古镇幽幽
留守老人守着那份乡愁
慢步在古镇街道,看着废旧的老屋,破旧的门框,突然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,邻居就在对门,吃饭摆在屋门口,和小伙伴四处玩耍的情景,转眼间,我已是人到中年,哎,时间过得真快。
![]() | ![]() |
杨婷老师古镇留影
权哥古镇小憩
顺着古镇,我们走向“抗战小学”,这是抗战时期修建的一所学校,校门前有条小河,据说当年只有有一位老师,老师不仅要给孩子们上课,还要每天用小船接送孩子上下学,条件很是艰苦。走过“状元桥”,我们来到学校门前,这里有一棵大榕树,树冠很大,长得郁郁葱葱,它静静地站在那里,很严肃,很威武,像守护校园的卫士,风吹过,依稀听到它在为我们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,我仿佛看见许多背着绿书包、穿着破旧衣服的孩子从我身边跑过,有的穿着鞋,有的光着脚,但脸上依旧是灿烂的笑容。
在抗战小学旧址前留影
抗战小学旧址前留影,沉思那段烽火硝烟的历史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石墙下的沉思
杨婷老师成了“摄影大伽”们的模特
这个校园很小,一眼就能看完,小操场上的旗杆上,五星红旗依旧鲜艳飘扬,学校有十几间教室,虽然条件简陋,但对于当年的孩子们来说,已经是很好的求学之地了。这里还有我校优秀校友何开四先生为抗战小学的所写楹联:“代英遗范泽被千秋春风化雨桃李芳;抗战精神光昭百代浩气凌云山河壮”。据说前几年这个学校仍在使用,如今主要用作参观纪念。
刘盛源老师著述抗战小学的长篇小说《云溪抗战》
![]() | ![]() |
泸外优秀校友何开四先生为抗战小学所撰写的楹联
刘盛源先生与年轻老师们一起徒步天仙硐,快乐多多,感觉年轻了许多,回到家中,即兴赋诗一首:
再游夜郎谷
乐道古街多民俗,
瀑布飞湍真醒目。
抗战流芳旧址存,
旅游命名夜郎谷。
(注:5月28日随同民盟泸外支部采风学习)
刘盛源2020·5·28
充实的一日,感触多多,收获满满,一切尽在记忆中,美好而难忘……